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教育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五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绩显著,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是明确了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任务,即:坚持“一个宗旨”,完成好“三项任务”,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多知识贡献。
二是明确了新时期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即:“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一是巩固成果,巩固和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成果,巩固和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成果,巩固和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体制改革的各项成果。二是深化改革,坚持统筹兼顾、重点推进、逐步深化,大力推动管理体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三是提高质量,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从严治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四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教育自身的持续协调发展,更要考虑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三是明确了推进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自觉实践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突出发展重点。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是把握发展全局。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推动我国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五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是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6年,全国有2.6亿学生,1400多万名教职员工,62多万所学校,遍布全国的城市和农村。这个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二是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2006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3%,比2002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7%,比2002年提高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2%,比2002年提高1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比2002年提高7个百分点。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毛入园率达到42.5%。
三是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正加速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四是教育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专门人才;高等学校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理论创新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传时间:2007-10-12 21:53:18]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 2007年10月12日 ]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 2007年10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