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佳 综合整理
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即将召开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焦点话题。与会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针对游客如何“观博”、上海如何“办博”、中国如何“用博”三个层面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观博”——文明当先,共享盛世
2010年是上海城市高速发展之年。组委会介绍,上海设计师携手世界各国精英为上海带来新的活力和崭新的城市理念,意在发动民间的力量积极参与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摒弃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走资源能源利用率高的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张兆安说,上海世博会的看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看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第二是看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第三是看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爱游戏ayx院士褚君浩则表示,漫步世博展馆,首先就要领略世博的精神。他说,每一届世博会都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硕大的世博园区,怎样才能够方便地找到自己喜欢并且人流不多的场馆参观呢?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表示,参观者届时将会获得世博园区的滚动预测预报,其中包括短期、中期、长期、季节性、周期性的重大活动安排变化、周边入沪人流变化和预约情况变化等。
洪浩还介绍,为了均衡客流,世博会期间中国馆将实行“全预约”参观,预约点设在展览现场各出入口。他建议参观者尽量组团参观世博园区,因为团队票的价格较便宜,在停车、观看演出等方面也可享受一些便利。
而对于外界关心的消费退税问题,洪浩表示,退税只存在于部分场馆建设环节,“关于整个面上的消费退税,目前还没有得到这方面的信息。”
“办博”——借鉴奥运,绿色规划
统计显示,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如果没有有效的节能导向,建筑发展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承受之重。因此,发展低碳、绿色建筑已经势在必行。
上海市建筑学会秘书长曹嘉明强调:“节能减排,加快建筑节能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建筑城市”的设计师,理应率先肩负此重任,把“低碳经济,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同时,筑建“绿色建筑”也是未来建筑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据估算,世博中心总能耗低于国家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建筑节能率为62.8%,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为61.3%,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料比为28.9%。世博中心每年节约的能耗相当于2160吨标准煤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节约了上海1万多户居民一年总用电量,年减少CO2排放5600吨,年节约自来水16万吨,相当于上海1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15日宣布,从4月下旬起开辟世博消费纠纷处理“绿色通道”,同时把专业律师咨询团队引入世博消费维权服务。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外游客,上海还专门成立了律师志愿者世博服务小组。世博会期间,来自上海知名律师事务所的26名律师志愿者将走进“世博消费维权服务点”,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调解相关消费纠纷。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赵皎黎表示,根据旅游部门测算,近四成的世博游客会前往长三角其他城市游览。针对这一情况,上海与浙江、江苏等地的消费者组织目前已达成协议,建立消费争议异地投诉处理机制,共同维护世博游客的合法权益。
“用博”——始于世博,归于社会
注重“后世博”效应的今年是“世博年”,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众多代表委员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在“世博新机遇”上。
全国人大代表郑杰建议,应当牢牢把握世博契机,推动“后世博”时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信息化应用,充分发挥新的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成果在构建创新型国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也表示,发展知识经济,是世博会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的重要环节。他表示,要储备大量青年科研人才。而吸引人才落户,除了提供住房保障外,还需更多配套的激励措施,其中不少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
本次两会上,“低碳”无疑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议,要借世博机遇发展低碳经济。目前上海世博园区在低碳发展方面提供新契机。周汉民委员建议,借由世博会的平台,借鉴国外低碳发展思路,与国外先进理念、技术交流。
另外,代表委员建议提前介入“后世博”研究,要在世博后放大世博效应、扩大世博影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放,彰显中国自信。上海,是开放中国的一张“名片”。诚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阐述世博会理念时所言:世博会超越了信仰、地域和种族的界限,冲破了动荡、冲突和战争的阴影,把各国人民汇聚在和平、进步、友爱、合作的世博大家庭里。届时,将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相约世博,走进上海。在距离世博会所剩不多的时间里,为了给世界展现一个更美丽的上海,这个国家和这座漂亮的城市在最后冲刺着!